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里,电力是不可或缺的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用电价格是影响用户用电行为和电力资源配置的主要的因素,各类用电价格也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大家详细的介绍电力市场中各类用电的价格情况,帮大家更好地了解电力市场。
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必然的联系到每个家庭的日常开支和生活品质。为了引导社区居民合理用电,我国多地实行了阶梯电价制度。
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是一种按照每个用户每月或每年的用电量分段定价的机制。这种机制将用电量分为几个档次,每个档次的电价不同,用电量越大,电价越高。
第一阶梯:电量基数设定为每户每月一定额度(例如210度及以下),电价保持相比来说较低,体现电力供应的普惠性。这一档电量覆盖大部分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
第二阶梯:电量基数设定为每户每月在第一阶梯基础上增加一定额度(例如210度至400度之间),电价在第一阶梯基础上适当上调,以反映电力成本的增加。这一档电量覆盖更多居民家庭的常规用电。
第三阶梯:电量基数设定为每户每月超过第二阶梯的额度(例如400度以上),电价在前两档基础上进一步上调,以引导用户节约用电。这一档电量主要是针对高用电量家庭。
除了阶梯电价外,一些地区还实行了峰谷电价制度。峰谷电价制度根据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用电需求,将电价分为高峰、平段和低谷三个时段,高峰时段电价较高,低谷时段电价较低。这种制度鼓励居民在低谷时段用电,减轻高峰时段的电力供需压力。
对于合表用户及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电价通常低于阶梯电价中的第三档,如某地区不满1千伏为0.427元/度、1-10千伏为0.417元/度。
1.一般工商业用户涵盖了商店、工厂、办公楼等经济组织和企业和事业单位,他们的用电需求量大、稳定性强,对电价波动较为敏感。
一般工商业电价构成相对复杂,最重要的包含上网电价、上网环节线损费用、输配电价、系统运行的成本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这一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成本。近年来,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国家多次调整一般工商业电价。
上网电价: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的电力和电量,在发电企业接入主网架那一点的计量价格。
单一制电价适用于用电量较为稳定、波动不大的用户,其电费仅与用户实际用电量相关。例如,居民用户、小企业等。
两部制电价是指将电价分为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两部分,最终电费是这两部分电费的总和。基本电价代表电力企业的固定费用(如容量成本),与实际用电量无关。用电容量能是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量,具体计费方式由用户选择。电度电价则代表电力企业的电能成本(如变动成本),它按照用户实际使用的电量来计算,与用电设备容量大小无关。这种电价制度适用于用电量较大、用电负荷波动较大的用户,如大规模的公司和工厂。
2.大工业用电价格是指针对大型工业公司所执行的特殊电价政策。这类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用电量和较高的电力系统稳定性要求。大工业用电价格主要由两部分所组成: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
基本电价:是按照大型工业公司的用电容量或最大需量计算的固定费用,它体现了电网公司为确保这类企业稳定供电所需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固定成本。
电度电价:是按照每个用户实际用电量计算的变动费用,它反映了电力生产和传输中的可变成本,包括燃料费、运行维护费等。电度电价会随着用户实际用电量的增减而变动。
如某地区大工业用电电费,1-10千伏为0.4478元/度、35-110 千伏以下为0.4328元/度、110-220千伏以下为0.4208元/度、220千伏及以上为0.4138元/度。同时,对于特定的高耗能行业,如电石、电炉铁合金等,电价会有所优惠。
如某地区农业生产用电电费,不满1千伏为0.288元/度、1-10千伏为0.281元/度。此外,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用电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电力市场交易中,以获取更低的电价。
近日部分省份开始推行农业生产用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调整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以1—10千伏电压等级的农业生产用电用户为例,原销售目录电价为0.525元,执行分时电价后,平时段电价不变仍为0.525元,深谷时段电价0.192元、低谷时段0.355元、高峰时段0.695元、尖峰时段0.858元。
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价政策也慢慢的变成为电力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光伏发电为例,近年来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光伏发电电价也逐渐降低。在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2025年江苏省内电力市场年度交易结果中,光伏总成交电量加权均价为每千瓦时0.407元。而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的2025年度绿电交易结果中,绿电双边协商交易电能量成交均价为每兆瓦时386.58元(折合每千瓦时0.3866元)。
这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价政策不仅降低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发电成本,还提高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竞争力。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价政策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跨省区电力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相对复杂,涉及多个省份的电力供需状况、输电网络状况和市场规则等因素。
在跨省区电力交易中,一般都会采用双边协商、集中竞价等方式来进行交易。交易价格的形成既受到发电成本、输电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市场需求、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华北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跨省区电力交易中,交易价格往往根据发电企业的报价和购电方的需求来做协商确定。
通过跨省区电力交易,能轻松实现电力资源的互补和余缺调剂,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市场行情报价由市场供需状况、发电成本、电网约束、输电损耗、政策机制等多种因素决定,并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形成。由于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独特性,电力市场行情报价有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
电能无法大规模存储:电力供需需要实时平衡,当发电出力大于用电需求时,市场行情报价会下降;当发电出力小于用电需求时,市场行情报价会上升。
电力市场不同环节间存在输电阻塞:当局部地区发电出力过剩、用电需求不足,而外部电网输电能力已达到极限时,本地市场行情报价就会一下子就下降;相反,当局部地区发电出力不足、用电需求较大时,本地市场行情报价就会快速上涨。
个别时段存在市场力抬价行为:一些发电企业拥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或特定的资源优势,可能通过市场力抬高价格。
为防范电力市场行情报价剧烈波动增加市场风险,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促进电力稳定供应,各国普遍对市场行情报价进行某些特定的程度限制。例如,通过设定价格上下限、采用市场行情报价联动机制等方式来稳定市场行情报价。